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11月11日,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党支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石榴籽”学习社联合举办“传承非遗文化,共话民族团结”主题活动,旨在通过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亲身体验非遗技艺、欣赏民族艺术等形式,增进各民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促进民族团结与共同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石榴籽”学习社指导老师、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组织学习社成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代表张涵、扎西四郎、洛桑土旦、章辉围绕学习内容分享了学习心得,并向在座同学们介绍了本民族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刺绣、铜陵竹马灯等。
活动现场,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习社成员详细地讲解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竹编的发展历史、文化价值、传承意义及编织方法。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参与活动的社员分组进行竹编画制作体验,同学们运用基础的经纬编织法,使得一幅幅承载拳拳爱国真心、灼灼爱国真情的画作跃然“竹”上。此外,同学们还观赏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书法作品,体验了多民族文字书法写作。写作中选择与民族团结、中国梦相关的诗词、格言作为书写内容,不仅让同学们领略到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韵味,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同学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与认同,深化了对民族团结的理解。互动环节,参与者将自己书写的作品赠予现场的其他民族同学,加深友谊,共话未来。
此次“传承非遗文化,共话民族团结”主题活动让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从而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同学们纷纷表示,将把学习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张仲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