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学院开展“诗诵忠魂承赤帜手拈绒菊溯流光” —主题信仰公开课

发布者:人工智能学院发布时间:2025-04-10浏览次数:10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承载着祭祖思亲的文化内涵与家国情怀。值此之际,人工智能学院开展“诗诵忠魂承赤帜 手拈绒菊溯流光”主题信仰公开课。

声忆峥嵘,诗诵英烈。活动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故事分享会拉开帷幕,五名同学通过讲述家乡英烈事迹,以多元形式唤醒尘封的历史记忆。在详实史料的支撑下,讲述者们各展所长:或诵读方志敏《可爱的中国》片段,用低沉的嗓音将听众带回硝烟弥漫的战场;或重现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豪言,勾勒少年将军的飒爽英姿。

绒菊编情,寄意清明。分享会结束后,同学们以非遗技艺制作素雅绒菊,取丝绸为瓣、铜丝为骨,通过折叠、缠绕、粘贴等步骤,制作出了生动的菊花以及各种各样的祭祀花朵。这些永不凋零的手工花朵,既传承了传统工艺之美,又以独特方式寄托了对先烈的深切哀思。

祭缅先烈,誓言启程。同学们在书签上誊写清明诗词,在一笔一画中传承文化。随后将书签悬挂于清廉园的海棠枝头,微风拂过,垂挂的书签与海棠共舞,似与古人对话。园内周恩来总理事迹展前,众人驻足凝望,感悟革命精神。手持绒菊庄重献花,以静默致敬缅怀总理。最后铿锵的入团誓言响彻园林,既是初心回溯,更是庄严承诺——继承遗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此次活动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深情缅怀,更是一场极具教育意义的精神洗礼。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后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团、入党誓言,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通讯员:陈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