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23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2025春季征集大赛评审结果揭晓。我校人工智能学院的赵军老师,依托《人工智能导论》通识课程、嵇可柯老师依托《数字图像处理》专业基础课,组织全校各专业200余名学生运用AIGC技术创作参赛作品。最终,我校学子斩获区域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及等级奖提名1项。学校荣获“优秀组织院校”称号,人工智能学院入选“企业协同育人示范基地”,实现了教学实践与赛事成果的双重突破。
通识课堂搭建平台,AIGC技术赋予新动能
作为一项面向全国1830所高校、每年吸引超过80万件作品的国家级创意赛事,本届学院奖要求学生围绕京华茶叶、六必居等知名企业命题展开创作。赵军老师创新性地将《人工智能导论》通识课程与赛事实践深度融合,通过“理论教学+工具实训+命题创作”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引导非专业学生迅速掌握AI绘画、智能文案生成等AIGC技术。来自数字媒体、药剂、食品检测等12个专业的200余名学生组成跨学科团队,利用deepseek、豆包等国产AI工具,完成了从创意构思到作品落地的全流程创作。其中,药剂241班笪诗涵的《印鉴·茗脉》作品,便是通过AI生成传统纹样与现代广告设计相结合的典型案例。
技术创意双驱动,多专业作品斩获佳绩
经过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选,我校多件融合AIGC技术的作品凭借独特创意脱颖而出:
数媒233班赵锋的《京华叙事》以AI生成的水墨风格视觉元素,再现传统茶文化意境,荣获京华命题区域赛一等奖;
数媒233班郑尚帅的《茉绽琼针》通过AI辅助色彩分析,精准呈现茉莉花茶的清新质感,获得京华命题区域赛二等奖;
数媒241班刘兴悦的《端午搭麻酱》利用AI生成节日场景插画,巧妙结合六必居产品与民俗文化,摘得六必居命题区域赛二等奖;
药剂241班笪诗涵的《印鉴·茗脉》借助AI生成篆刻字体与茶元素融合设计,入选京华命题等级奖提名。
此外,康本241班陈琪、药本241班俞晨怡、药剂241班陈婷婷也分别获得区域赛三等奖。
以赛促教结硕果,协同育人谱新篇
“让AI成为创意的‘加速器’而非‘替代品’,是我们课程的核心目标。”赵军老师强调,课程通过拆解企业真实命题,要求学生利用AIGC工具完成市场分析、视觉设计、文案优化等实战任务,既提升了技术应用能力,又培养了商业思维。此次获奖不仅展现了非专业学生的跨界创意潜力,更验证了“通识教育+技术工具+行业实践”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学校因组织高效、作品创新性突出,荣获“优秀组织院校”称号,人工智能学院则凭借AIGC技术教学与企业命题对接的成功经验,入选“企业协同育人示范基地”。
此次成果标志着我校在跨学科通识教育与AIGC技术应用领域迈出重要一步,未来将持续探索“技术+创意+产业”融合育人路径,为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通讯员:赵军